發布時間:2025-08-23 14:28:46 瀏覽:28次
老人去世后,存款怎么取?五步走清流程,避免跑斷腿
家里老人離世,整理遺物時發現銀行卡、存折卻不知道密碼,想去銀行取錢卻被要求提供各種證明——這是很多家庭都會遇到的難題。老人的存款屬于遺產,取出時需遵循法律規定和銀行流程,既不能僅憑“家屬身份”直接支取,也無需過度恐慌,按步驟準備材料即可合法辦理。
第一步:先查清楚老人的存款情況,避免遺漏
在去銀行辦理支取前,首先要明確“有多少存款、存在哪些銀行”。老人可能在不同銀行有賬戶,或把存折、銀行卡藏在隱蔽處,盲目去銀行查詢容易遺漏。
常見查詢方式有兩種:
- 自行整理線索:翻找老人的遺物,如銀行卡、存折、存款單、手機銀行APP登錄記錄,或查看工資卡、養老金發放的銀行賬戶,記錄下開戶銀行名稱、賬號(若能找到)。
- 通過公證處或法院查詢:若無法自行找到存款線索,繼承人可攜帶身份證、戶口本、老人死亡證明,到當地公證處申請開具《存款查詢函》,持函到任意銀行查詢老人名下的存款信息(包括活期、定期、理財等)。2021年銀保監會等部門規定,銀行需配合持函人查詢,不得拒絕。
北京的劉女士在父親去世后,通過公證處開具查詢函,查出父親在3家銀行有共計12萬元存款,其中1家銀行的賬戶是父親多年前開設的,家人此前完全不知情。提前查全存款信息,能避免后續反復跑銀行。
第二步:區分存款金額,選擇不同支取方式
銀行對老人去世后的存款支取,會根據金額大小采取不同流程,核心區別是“是否需要公證”。
1. 小額存款(通常5萬元以下,具體金額以銀行規定為準):簡化流程,親屬可直接支取
多數銀行針對5萬元以下的小額存款,允許繼承人持以下材料直接辦理支取,無需公證:
- 繼承人本人身份證;
- 老人的死亡證明(由醫院或派出所出具);
- 親屬關系證明(如戶口本、結婚證,證明繼承人與老人的關系);
- 老人的銀行卡或存折(若丟失,可先申請掛失)。
需注意,若有多名繼承人,需所有繼承人共同到場簽字,或由其他繼承人出具《授權委托書》,委托一人辦理。例如,老人有兩個兒子,可兩人一起去銀行,或大兒子出具委托書,由小兒子單獨辦理。
上海的張先生母親去世后,名下有一張3萬元的銀行卡,他帶著母親的死亡證明、戶口本和自己的身份證,到銀行當天就取出了存款,全程僅用1小時。
2. 大額存款(通常5萬元以上):需辦理《繼承權公證書》或通過訴訟
若存款金額超過5萬元,或涉及定期存款、理財產品等,銀行會要求提供《繼承權公證書》,證明繼承人的合法資格。辦理公證需走以下流程:
- 所有繼承人到場:包括配偶、子女、父母(若老人父母健在),若有人放棄繼承,需出具《放棄繼承權聲明書》;
- 提交材料:所有人的身份證、戶口本、老人死亡證明、親屬關系證明(可到派出所或社區開具)、存款證明(銀行出具的賬戶信息);
- 公證處審核:公證員會核實繼承人身份、是否有遺漏繼承人,確認無爭議后,出具《繼承權公證書》。
若繼承人之間對存款分配有爭議(如有人認為自己應多分),無法共同辦理公證,則需通過訴訟解決——由其中一名繼承人向法院起訴,法院判決存款歸屬后,持判決書到銀行辦理支取。
廣州的陳先生兄弟三人因父親8萬元存款分配產生分歧,無法辦理公證,最終通過法院訴訟,判決三人平均繼承,陳先生持判決書順利取出存款。
第三步:特殊情況處理,避免卡殼
實際操作中,常遇到一些特殊情況,需提前做好準備:
1. 不知道銀行卡密碼,或銀行卡、存折丟失
- 若知道密碼,可直接按上述流程支取;
- 若不知道密碼,或卡折丟失,需先到銀行申請“密碼重置”或“掛失補卡”,再辦理支取。部分銀行要求重置密碼時需提供公證材料,具體可提前電話咨詢銀行網點。
2. 老人有遺囑,指定了存款繼承人
若老人生前立有合法遺囑,明確存款由某一繼承人繼承,需額外提供遺囑原件,公證處或法院會根據遺囑內容確認繼承人,避免其他親屬產生爭議。但需注意,遺囑需符合法律規定(如自書遺囑需老人親筆書寫、簽名并注明年月日),否則可能無效。
3. 老人是孤寡老人,無繼承人
若老人無配偶、子女、父母,且無遺囑指定繼承人,存款將歸國家或集體所有(如老人所在單位、社區)。此時需由居委會或單位出具證明,配合銀行辦理存款上繳手續。
第四步:注意稅費問題,無需繳納“遺產稅”
很多人擔心“取老人存款要交遺產稅”,但目前我國尚未開征遺產稅,繼承人支取老人存款時,無需繳納任何稅費,只需支付少量公證費(通常幾百元,具體金額按存款金額的比例計算,不同公證處收費標準不同)。
唯一可能產生的費用是“存款利息的個人所得稅”——若老人存款產生的利息,需按國家規定繳納個稅(目前儲蓄存款利息暫免征收個稅,具體以政策為準),但本金部分無需繳稅。
第五步:支取后分配存款,按法律或約定處理
取出存款后,若有多名繼承人,需按以下原則分配:
- 有遺囑的:按遺囑內容分配;
- 無遺囑的:按法定繼承分配,配偶、子女、父母平均分配,若有人生活困難(如殘疾、無收入),可適當多分。
分配時建議簽訂《遺產分配協議》,所有繼承人簽字確認,避免后續因分配問題產生糾紛。例如,老人有3個子女,存款15萬元,三人協商后簽訂協議,每人分得5萬元,簽字后各自領取,互不追責。
結語:提前規劃,減少家人麻煩
老人去世后的存款支取,看似流程復雜,實則是為了保障繼承人的合法權益,避免存款被冒領。對老人而言,生前可提前做好規劃:如將銀行卡密碼告知信任的親屬,或立遺囑明確存款歸屬;對家人而言,老人去世后及時整理材料、溝通協商,能大大減少跑流程的時間和精力。
記住:銀行的嚴格要求不是“刁難”,而是對遺產安全的保護。按步驟準備材料,合法合規地取出存款,既是對老人的尊重,也是對家庭和諧的維護。